最新订单:
----蒲城八仙板----
“八仙板”流传于蒲城县尧山周围的上王、罕井、翔村、大孔、车党、蔡邓、马湖、孙镇等村镇,是一种民间祭祀性舞蹈。过去每逢清明时节尧山过庙会耍社火时,尧山周围11个村镇轮流承担组织表演。八仙板是每年均得表演的一个传统节目。由于表演时,由8个男青年手执八仙板道具,边击边舞动,故而又称其为“打八仙”、“打社火”。
尧山庙会历史悠久,在当地影响较大。据清光绪《蒲城县志》和庙中现存碑石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公民863~873年),山上即有庙宇。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敕封“尧山圣母”为“灵应夫人”。金皇统九年六月,在庙宇西北方开山取石时,于石隙中发现古人化石一具,误认是神仙的“躯蜕”,特作柏棺置于崖洞,题名为“仙蜕崖”,并刻碑记载此事(碑文至今仍保留在清乾隆《蒲城县志》中),明熹宗天启年间(1623年),县令王佐申请将其载入礼典,并将尧山四周十一个村落成立11个神社,每个神社每年依次轮流主持尧山庙会(此俗流传至今),每年清明节尧山过庙会时,方圆数十里群众包括邻近的富平、澄县、大荔、白水、合阳等县的百姓皆来登山朝奉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届时,庙中鼓乐喧天,香烟缭绕,鞭炮轰鸣,山上山下组织各种民间社火表演,其中常见的形式有尧山大鼓、八仙鼓、高跷、芯子以及当地特有的八仙板等。
八仙板的表演在当地民间锣鼓演奏的“一条鞭”节奏中进行。“一条鞭”节奏明快简单,舞者身着对襟黄色衣裤,外套蓝布坎肩(即背心),扎红绸腰带,头扎黑布包巾(结系脑后),上套5厘米宽的黄头箍,额前插着用黄表纸折叠成扇状纸花。每人双手各执一幅由桑木制成的四片长约60厘米、宽约4.5厘米的拍板,俗称八仙板。上端用牛筋将四片木板穿扎一起,双手执木板下端,按着锣鼓节奏一张一合地拍击,并发出一拍一拍清脆的兵乓声响。
基本动作以“一炷香”为主,其中有“单步击板”、“骑马式”、“转身打”、“蹲布”、“弓步”、“犀牛望月”等,舞时可原地拍板,也可四人交叉换位,也可两人相互钻胯(即一人蹁起右腿,另一人从其右腿下钻过)。基本套路和对行变化有“佛前一炉香”、“太子游四门”、“炮打襄阳”、“三齐王乱点兵”、“单梅花”、“双梅花”、“金香炉”、“金蝉退壳”、“蛇退皮”、“二郎担山”、“八对面”、“白马分鬃”、“两人抬轿”、“八仙上寿”、“敬德一条鞭”、“蝎子摆尾”等。动作舒展,队列严谨,具有一种古朴庄重的韵味。每逢清明节尧山庙会时,除了做为社火舞队节目在广场表演外,还做为一种在大殿神像前单独娱神表演的形式。此刻,舞者自始至终表情肃穆、态度虔诚。严谨的队形变化与鲜明的节奏对比,使八仙板具有一种独特的地方色彩和表演风格。
八仙板除作为庙会表演的节目外,建国后每逢当地春节闹社火时,也常和其它节目一起组成民间舞队,游乡走村、欢庆佳节。
到西安旅游访问西安康辉旅行社网站:www.0295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