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黄河壶口瀑布是我国大型瀑布之一,也是黄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喻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但是,一些专家及宜川县壶口瀑布的研究者却告诉记者,壶口瀑布有可能在50年后消失,“退化”成险滩或激流。
现状“壶口”变“簸箕”陡壁变斜坡
日前,原宜川县黄河壶口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现已退休的王天翔称,以前的壶口瀑布像个茶壶口,两侧的岩石像人的双臂一样,环抱着往里收着,黄河流经这里时,受到河床走势影响,河水由四五百米宽突然收缩为三四十米,滔滔河水倾泻而下,冲入约五十米的石槽中,形成瀑布群,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天下黄河一壶收”。
“但是现在,因为黄河水含沙量高,具有超常的侵蚀力,壶口瀑布两侧很多岩石都被冲走了,两侧的岩石已经不再向里收,不再像个壶口,而是敞开着像个簸箕。”王天翔表示,“30年前,壶口瀑布几乎是立起来的,很陡峭,现在的瀑布已经变成大斜坡了,越来越平缓。”
原因河水冲刷侵蚀岩石稳定性差
王天翔说,由于河水长期冲刷侵蚀,壶口瀑布激流下的岩石剥落严重,使得瀑布的落差在不断缩小;壶口瀑布河床两侧岩石稳定性差,容易被侵蚀导致裂解崩塌,这是导致瀑布萎缩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壶口瀑布激流下的岩石主要为交替沉积的砂岩、泥岩和页岩。砂岩较为坚硬,泥质页岩松软破碎,易遭流水侵蚀。在险峻的壶口峡谷中,奔腾的黄河激流在垂直下切时遇到软硬相间的岩石,坚硬的岩层容易形成岩坎,较软的岩层被黄河水淘蚀深凹,随后导致坚硬岩石的悬空,岩体加速破裂,陡崖进一步变缓。
此外,陕北冬季水体结冰对河床谷地破坏也很大,水体结冰以后,体积增大1/10,对河床岩层有一种胀破作用。冰体对壶口瀑布下面的岩石、两侧岩石也有拔蚀、刨蚀、推移和挤压冲撞作用。
历史瀑布曾经年均后退5.1米
“如果不尽快保护壶口瀑布,对瀑布激流下面的岩石采取一些加固措施,据一些专家推测和壶口瀑布这些年来的变化,50年后,壶口瀑布就有可能消失,‘退化’成险滩或激流。”王天翔认为,壶口瀑布消失的问题并非危言耸听,也非杞人忧天,数千年来,因为岩石不断崩塌,瀑布一直在向上游退缩。
关于壶口瀑布后移的速度,有人称每年向上游后移1.05米;有人称夏商时期约为平均每年向上游后移1.8米,到了20世纪平均每年只后移0.7米。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在专著《河山集》中称,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至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近300年中,壶口瀑布平均每年后退5.1米;从公元527年至现代,平均每年后退3.3米。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副教授屈茂稳表示,晋陕峡谷中,壶口瀑布的黄河水在河底石岩上冲刷出一道巨沟,俗称“十里龙槽”,正是瀑布不断后移造成的。
有研究人员称,壶口瀑布向上游移动、退缩的速度快慢,与黄河的水量大小有关,水量大冲蚀力就大,后退就快,反之就慢。
现在瀑布每年后退两三厘米
王天翔有关壶口瀑布不断向上游退缩的说法,也有很多地质专家认同。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教授吴成基等专家,都做过关于“壶口瀑布向上游后移”的研究专题,他们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瀑布的“溯源侵蚀”特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有瀑布都存在不断向上游退缩的情况。山西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张兆琪称,如果壶口瀑布再向后推移,地层层位就会提高,而泥岩相对增多,瀑布陡坎消失的可能性增大,将会被一个缓坡代替。
宜川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建亭认同地质专家有关“壶口瀑布向上游后移”的说法,但对于“50年后壶口瀑布会变成险滩、激流”的说法表示怀疑。刘建亭称,宜川县的监测结果是:目前壶口瀑布每年大约向上游后移两三厘米。
建议用钢筋水泥加固水下岩层
“壶口瀑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如果直立的瀑布变成大斜坡那样的激流或险滩,原有的气势就不复存在了。应该保护这份民族精神遗产。”王天翔建议,在五六月枯水期,暂时将黄河水引到一侧,然后用高标准的钢筋水泥加固壶口瀑布激流下的岩层,减少剥落、崩塌情况,防止瀑布向上游后移,增强抗泥沙冲蚀能力,让壶口瀑布保持飞流直下的陡峭状态,至少在一两百年内,保住这个千古奇观。
对于王天翔提出的加固壶口瀑布下面及两侧岩石的建议,刘建亭说:“王天翔的建议比较客观,也有专家向我们提出类似的加固意见,但也有专家提出反对加固的意见。我们县上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倾向于让壶口瀑布保持它的自然状态。不同的变化可以让大家欣赏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各有各的魅力。”(记者王晓亮)
壶口瀑布汉代在龙门
公元前的《史记》里描述壶口瀑布壮观景象的地点在韩城龙门;6世纪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把壶口瀑布归于孟门山(现在的壶口瀑布下游大约3公里处);18世纪《吴志壶口考》里说的壶口瀑布的位置,才是大约现今壶口瀑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