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区底商康辉旅游(李家村地铁B口向南100米)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行业新闻 >> 渭南打造“东湖西海”中心城市将6湖环绕
渭南打造“东湖西海”中心城市将6湖环绕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    时间:2012-04-08 02:23:27   浏览量:2957次

 在加快东大门建设中,渭南将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并在中心城市周围建设6个人工湖泊,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渭南、关中水乡。把华山建设成世界一流精品景区,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全国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增加人民收入,全力建设绿色生态田园式的美丽东大门。
打造绿色渭南关中水乡
渭南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黄河、渭河、洛河哺育了秦东儿女,渭南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致力打造绿色渭南、关中水乡。
渭南将依托境内的山体、河流、干渠等生态空间,形成以“一山(秦岭)、一塬(渭北台塬)、三河(黄河、渭河、洛河)为主体的生态网络构架,加快黄河、渭河、洛河及秦岭北麓、渭北丘陵沟壑区五大生态区建设;实施还山绿化、还滩育林工程,大力实施城市森林化、城镇园林化、乡村绿荫化等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景观。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栽杨柳槐,广种经济林,加快推进农村改厕、改灶、改水和通路、通电、通气,以及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绿色屏障,打造生态田园城市。
渭河全境治理,加快建设二华夹槽蓄滞洪区,建成滨河生态走廊。把渭河建成安澜河、生态河、惠民河;推进蓄水建湖、引水进城、治滩还湖工程,建设渭南中心城市“东湖西海”、华山太华湖、华县少华湖以及卤阳湖开发区天骄湖、天子湖和大荔沙苑湖。
2015年,渭南生态环境将呈现新景象。建成黄、渭、洛河和秦岭北麓、渭北沟壑生态景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渭、洛河入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17%以上。
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力建设华山世界一流精品景区。加快大华山景区开发,实施华山索道、文化创意园、论剑主题公园以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积极打造标志性大型实景演艺,打响“华山论剑”国际知名品牌;加强少华山、御温泉、太华湖等周边旅游景区开发,做好华山申遗、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形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大华山”旅游发展格局。
建设黄河文化大景区,加快实施洽川湿地、韩城古城、潼关三河口、大荔沙苑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积极开发温泉养生、探险漂流、农事体验、民俗娱乐、古城观光等新型旅游产品,完善秦东旅游环线,打造黄河风情旅游精品线路。
深度开发司马迁祠、韩城古城、梁代村、仓颉庙、党家村民居、唐帝王陵等人文景区。大力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打响富平石刻、华阴老腔、韩城行鼓等民间艺术品牌,加大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将渭南打造成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全国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有着传统农业大市的渭南,将在加快陕西东大门建设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以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行优质粮食、优质畜产品、优质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三优一特”工程建设。突出优质、高效、安全、做大做强绿色、生态农产品牌,加快建设大荔农业科技园区、华阴农垦区和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确保全市220万吨以上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陕西大粮仓”地位。
优化品种、扩大规模,打造绿色安全蔬菜新名片,重点支持苹果、酥梨、花椒、柿子、冬枣等特色果品生产,加快渭河沿岸和渭北蔬菜产业,形成300万亩水果、250万亩干杂果和10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服务全省的“菜园子”。实施畜牧产品化工程,重点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优质安全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百万只奶山羊基地县和百万头生猪、十万头奶牛、十万头肉牛生产大县。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特色饮料、专用面粉、文化名酒等食品加工业,打造绿色安全、高效优质的“大厨房”和全省食品新城。到2015年,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提升到40%以上。
壮大富平奶山羊、华县蔬菜、韩城花椒、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为特色的专业合作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0个,过亿涉农企业50家。
推进“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引导农民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开发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及乡村民俗游、农家乐,积极从事建筑、流通、包装、储运、加工及家政服务等非农产业,并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每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万人次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5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全省中等偏上发展行列,初步建成发展活力迸发、崛起态势强劲的陕西东大门和国家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域。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4.5%以上,总量突破2000亿元。人均 GDP 达到3.6万元,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
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55:35、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R&D)占 GDP 的比重达到3%。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以上。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以上,基本消除棚户区,全市农村居民有序进城落户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和谐社会得到新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主要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常住总人口545万人,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6‰以内。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基本建成国家文明城市。
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秦东城镇群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建成繁荣兴盛的富裕东大门、人文绿色的文明东大门、幸福安全的和谐东大门、创新开放的活力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