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原标题:打造长征文旅品牌 助推老区协同发展
——延安遵义赣州三地通航的启示
本报记者 刘印
11月12日,延安南泥湾机场分外热闹。13时20分,江西赣州始发的8L9573次航班顺利落地,17时55分,经停贵州遵义的G52691次航班平安抵达,同机抵达的还有赣州、遵义两地的“长征之旅-延安站”文旅考察团。在长征胜利83周年后,来自这条“地球上的红腰带”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赣州、遵义、延安三市文旅产业代表联手掀开了全域红色旅游的序幕。
“随着赣州、遵义的‘加盟’,跨区域长征文化品牌基本确立,延安红色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提升,全域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延安市文旅局副局长孙文芳说。
溯源延安革命传统
11月12日13时20分许,随着赣州始发经停武汉的8L9573次航班平安降落延安南泥湾机场,正式宣告了延安—赣州航线的顺利开通,为两地人民旅游出行搭建起一条便捷的“空中通道”。继10月29日延安—遵义通航、6月29日赣州—遵义通航之后,赣州—遵义—延安,红军长征路上最重要的三大节点城市,穿越80多年的时空后,终于携手前行。
三市的通力合作由来已久。2018年12月,赣州、遵义、延安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产业经贸合作、技术人才交流、创新平台共享,共同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今年6月,三地签订了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打造长征文化品牌,推动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度假、研学、红色教育培训中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
作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赣州是红军长征出发地,遵义是红军长征转折地,延安是红军长征落脚地,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空中长征之路的打通,不仅仅意味着三市战略合作的深化,更是对延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的寻根溯源。”孙文芳说。
打造文旅长征IP
深秋的遵义,群峰叠翠,层林尽染。
10月30日,遵义会议纪念馆里游人如织,墙上“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连开3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赣州到延安,红军在遵义才找到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扭转了战局,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战争奇迹。”延安市文旅局工作人员王小萌告诉记者,从红军这种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里,她也品味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根脉。而对于从事红色教育培训的赣州考察团成员吴路来说,红军在遵义的“转折”是一座庞大的精神富矿。“从赣州到遵义再到延安,一个‘转折’串起了长征的起点和终点,在长征大IP的统领之下,三地红色教育培训的内容完全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进行一次全面升级。”吴路非常看好长征IP的潜力。
在遵义,以长征IP为核心引领的全域旅游格局初见端倪。赤水河畔,苟坝村里,娄山关前,因循红军的遗迹、还原红军长征路线的旅游线路也进一步辐射着茅台镇、丹霞地貌、苗寨等地域特色景点的发展壮大。
加快构筑大旅游格局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1月1日,在遵义举行的“追寻红色记忆——赣州遵义延安旅游推介会”上,高亢婉转的《东方红》声振屋瓦,瞬间将浓郁的陕北风情“拉”到了遵义。
在延安市亲亲旅业董事长何伟看来,跨区域的长征IP毫无疑问将成为延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赣州、遵义、延安红色资源一脉相承,通航合作将极大方便旅行社的路线设计,进一步推进延安文旅行业的发展。”何伟说。
2019年上半年,延安接待游客3432.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3.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7%和21.32%。客流量与收入的迅速增长,昭示着延安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对延安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延安红色旅游在产业规模、产品设计、管理服务、设施水平等方面提升明显,以产业融合为核心的延安大旅游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延安保育院》《延安保卫战》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演艺剧目已成为经典品牌;结合精准扶贫,以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和宝塔区康坪村为代表的“知青游”红色旅游线路,催生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采摘等系列旅游产品;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阿里年货节”、与京东合作共建的西北地区物流枢纽也激发出新的文旅产业增长点。
“延安不仅有红色文明,退耕还林的绿色文明,还有九曲黄河和华夏文明,这些都是延安得天独厚的资源。长征文化品牌是最好的纽带,随着三地合作的深化,既吸引游客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更是希望我们能通过这个纽带让多彩的延安走出去,推动革命老区的共同发展。”孙文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