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提到宝鸡陈仓,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地的艺术名片—社火,而说到社火,就不得不提马勺脸谱的创始人兼传承者李继友。
李继友的出现,不仅让口传心授的社火艺术衍生出了美妙绝伦的工艺品,也让社火传承有了新的载体,让社火艺术变得可观而迷人。
今年82岁高龄的李继友祖籍江苏徐州,1956年大学毕业之后,他支援西北来到陕西宝鸡当了一名高中老师。偶然目睹了一场社火巡演之后,李继友就被社火花哨的脸谱、充满节奏的锣鼓和粗犷的表现形式深深吸引了。
“
现场人山人海的,打着灯笼火把骑着马,我从来没见社火这种形式的演出,感到乡土气息特别浓厚。
”
李继友回忆说。社火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地气”,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自小酷爱绘画的李继友,一眼痴迷,从此走上了学习绘制社火脸谱的求艺之路。不管哪有社火演出,他都拿着小本子一路跟着社火队伍,用铅笔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勾线描眉。
“
那时候确实一门心思倾注在了脸谱上,上课的时候就盼着下课铃响。
”
李继友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唯一的爱好就是画脸谱。60年间,李继友手绘的150余册社火脸谱摞在一起足有一人高。
自从1958年春节第一次接触社火到现在,李继友亲手绘了近3000个脸谱。
“
一个人物我可以画几个不重样的脸谱,最多的是张飞,画了20多个。
”
手绘、临摹、借朋友相机拍照、看秦腔戏……为了收集好看的脸谱,李继友用尽浑身解数。在课余时间,李继友走乡串户,蹲点守候,遍访名师。为了对人物原型进行深入了解,他甚至研究起了秦腔剧本。
脸谱绘制技艺乃立身之本,对于一个艺人而言,技不外传也顺理成章,越是绘制技艺精湛的艺人越重视自己的看家本领。家住宝鸡市阳平镇的贾好全是绘制脸谱的行家,李继友毅然前去拜师,结果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
“
一听我想看他的脸谱,直接把我轰出门,‘嘭’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过了几天我又去了第二次,他仍然没有搭理我,但是我没有放弃。”不甘心的李继友第三次去拜访贾好全,这一次他带上了自己画的脸谱。
”
我说请他指导下,结果一铺开他就惊讶了,看了之后没说别的,就把他的拿出来给我看。那是一本小孩写大字的方格作业本,他用圆珠笔把脸谱画在上面,线条画的很好。”贾好全看出李继友对脸谱的痴迷,对他悉心指导,让李继友十分感激。
除了贾好全,李继友还先后拜访了20多位老师,最年轻的比他还小了20多岁。李继友说,学习就要博采众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继友收集整理了400多副社火脸谱,他自己也成为社火脸谱绘制的佼佼者。1984年,他在同事的建议下,将整理的400多副脸谱寄给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最后结集出版《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
李继友收集脸谱只是出于爱好,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叶文熹,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角度,对社火脸谱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这让李继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爱好。
在编写《中国陕西社火脸谱》一书的过程中,李继友通过拜访名师,实地考察等方式,从文化保护的角度重新审视社火脸谱。他发现民间社火具有辟邪趋瘟、纳福求祥的社会意义,民众对社火的膜拜程度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刻。有人提议,让李继友调查一下,看宝鸡周边有没有其他辟邪的吉祥物。“民间驱魔辟邪的吉祥物很多,例如桃木橛子、柳木楔子等等”,李继友听民间老艺人说,在农村有种辟邪物件是在木马勺上画蚩尤图案。李继友灵机一动,买来木马勺,按照社火脸谱里的蚩尤图案开始绘制,于是,被誉为“秦艺六绝”之一的马勺脸谱就此诞生了。
据了解,马勺脸谱的制作一般先选用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等为原材料,按系列将社火脸谱,通过抛光、沥粉、彩绘、勾金等多种技艺融合,绘制在马勺上,人物形象基本来自《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些几本文学经典,有部分是参考秦腔剧目中的人物。它从传说人物的容貌、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的手法、定程式的图案、变化的形体、鲜明对比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极富民间气息。
从绘制第一个蚩尤马勺脸谱至今,李继友先后绘制大号“马勺脸谱”7000多个,小号“马勺社火脸谱”有6万多件,他的“马勺脸谱”先后被选送到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展出,引来热捧,他也因此获得“马勺李”的称号。
2006年,李继友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2008年6月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李继友说,马勺脸谱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很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活力,走出国门。”
马勺脸谱的创立,不仅为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提供了新的绘画载体,让传统脸谱“立”起来,每年还为宝鸡市陈仓区手工从业者创造出2000多万元的产值,也带动了全国马勺脸谱工艺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