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历史悠久的石城、浓厚的红色文化、气势磅礴的黄河二碛……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的创建,让吴堡县的旅游产业在沿黄生态经济带大发展的带动下驶入快车道。
“就在2年前,来吴堡的游客还在感慨路都不好走,景区设施也不完善。如今,借助打造全域旅游的契机,沿黄公路开通的优势,据统计,2018年1至9月份吴堡接待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1%。对于吴堡旅游的发展我们信心满满。”吴堡县旅游局副局长白彦龙说。
千年石城:从沉睡中醒来
吴堡石城的文化底蕴,如同那一块块大石一般厚重。
据介绍,吴堡石城中的所有建筑物均为石块所砌,最重的一块石料超过一吨。石城有四座城门,东南西北各书有“闻涛”“重巽”“明溪”“望泽”的字样。城内有一条古时遗留下的街道,长约300余米,街道两旁建有房屋30余间。目前还保存着明清时期建造的窑洞70多处,庙宇20多处。“繁盛之时城内也曾是车水马龙,县署、书院、城隍庙、关帝庙、文昌阁等也是一应俱全,人口数千,商号、店铺更是星罗棋布,占地约10万平方米。”白彦龙说道。
这座石城已存在千年,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极高的石头城,素有“华夏第一石城”美誉。因其三面环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宛如铜墙铁壁,石城还被叫做“铜吴堡”,2015年更是获得“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称号。
2000年左右,石城由于交通不便路道崎岖,车辆无法通行,居民大部迁走,逐渐显得萧条破败起来。而如今,吴堡县斥巨资对石城进行抢险修复,大力宣传,上山的道路也用石头铺就,众多游人闻名而来,这座沉睡已久的石城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黄河二碛:从木渡船到漂流艇
吴堡大同碛位于吴堡县丁家湾乡拐上村,为天下黄河第二碛,又称二碛,仅次于壶口瀑布,是一段汹涌澎湃的激流险滩。黄河从大峡谷流入大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十米的倾斜的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无不惊叹。据说,古时候货船不敢从这里经过,船身会被湍急的黄河水打烂。
壮美的黄河需要更多人来欣赏,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应为经济发展助力。3年前,吴堡开始为黄河二碛量身打造配套的旅游设施。利用湍急水流优势,吴堡在此举办了两届漂流大赛,黄河奇石馆、观景塔、首漂黄河七勇士雕塑等人为景观也逐渐建成。
作为吴堡县重点打造以黄河风情观光、漂流探险为主题的黄河水利风景旅游项目,黄河二碛是为全面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而打造的重要旅游景点,凭借沿黄公路沿线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令人瞩目。
东渡黄河:重温硝烟岁月
“红个彤彤的太阳照山川嘞,川口的人民心向毛主席……”一首民歌在川口人民之间流传,讲述着当年的故事。据介绍,为纪念毛主席东渡黄河这一光辉历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斗争的伟大历程,吴堡县投资4170万建设了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
渡纪念公园内的东渡黄河雕塑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以及警卫队和船工东渡黄河的场景。东渡号纪念船破浪前行,凸显出一代伟人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信心和决心,16块铸铜浮雕集中展示了毛主席等几位开国元勋,在转战陕北13年间运筹帷幄,指挥整个中国革命的战斗历程,也反映了他们在转战陕北期间的生活生产经历,体现了同陕北人民的鱼水情深。
站在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重温那一刻的惊心动魄以及那个年代的硝烟岁月。目前,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地和陕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代表,已经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堡:全域旅游蓄势待发
近年来,借助打造“全域旅游”东风,吴堡的旅游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十三五”期间,吴堡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性产业来抓,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着力构建“一心三线十景区”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吴堡石城为核心,沿黄公路旅游线、吴米路(吴堡和米脂)旅游线以及吴佳路(吴堡和佳县)旅游线串联起黄河二碛听涛小镇、横沟温泉度假区、同源堂国学馆等10个旅游景区。“石城、黄河、红色、温泉”已成为吴堡旅游的四大标签。2018年1至9月,全县接待旅游人数104万,同比增长21%;旅游收入3.663亿元,同比增长22%。
白彦龙说:“下一步,我们要依托民俗文化、两黄文化、红色文化、手工艺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吴堡县土特产、文化创意、手工艺、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更多人深度感知吴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