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区底商康辉旅游(李家村地铁B口向南100米)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首页 >> 游记攻略 >> 四川旅游攻略 >> 李冰和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和都江堰的故事    编辑:www.029558.com    时间:2012-05-25 16:18:27   浏览量:2572次
都江堰和李冰的故事
      李冰是一个水神一般的人物,传说他在岷江曾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他懂水,合治水,许许多多水患在他的手上乖乖地变成了水利。他治导过洛水,疏浚过沫水,开凿过盐井……而他在岷江上修筑的雄伟壮丽的都江堰,创造了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奇迹。都江堰是李冰不死的凿凿见证,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巍巍丰碑。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他和他的儿子李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于岷江流域承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他和儿子二郎在都安县(今四川灌县西北)率领劳动人民修筑的都江堰最为著名。
     战国时期,秦国向西南发展,吞并了蜀国,设置了蜀郡。在秦灭蜀国60多年后,即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守。蜀郡地处于平原,岷江穿流其中,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那时岷江水患非常严重,每年夏秋季节,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房屋,造成千里荒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景况。李冰任蜀郡守后,决心改变这种情形,率领人民兴修水利,以解除灾害,开发蜀郡。
    为了彻底治理水患.李冰和儿子二郎,又邀请了有治水经验的入.跋山涉水,对岷江沿岸地形和水情进行详细地调查和勘测、原来岷江发源于终年积雪的岷山上,从川北高山急流而下,水势湍急,挟带有大量泥沙。它一流到灌县,进入地势和缓的成都平原,水势变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便沉淤河底,壅高河床,容易造成水灾。而灌县西南又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使江水不能东去。每年涨水时,西岸发生水灾,东岸则因水流不过去而往往出现干旱现象。战国初年原蜀国相开明曾率领人民开凿过玉垒山,但由于工程较小,江东干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此时李冰根据当地人民的意见,又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开凿玉垒山,得到分洪减灾,引水灌溉的目的。
    治理岷江的工程开始后,李冰和上万民工一起开山凿石、为了能早日凿穿玉星垒山,李冰听取群众的建议,先在岩石上开槽,然后在槽里填满柴草,点火燃烧使岩石爆裂,开凿起来就省事多了,因而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最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取名“宝瓶口”,从玉垒山分离出来的石堆叫作“离堆”。
    但是,由于宝瓶口地势高,进入其中的水量不大,洪水季节仍然发生水灾。名人传记为此,李氏父子和当地人民反复察看地形,最后决定在离玉垒山稍远的江心修筑一道分水堰,把岷江水分成两股,使其中一股进入宝瓶口。可是,江流水急,筑起的石堰屡被洪水冲垮,李冰便组织民工用竹子编成笼,装满鹅卵石沉人江底,获得成功。
     筑成的分水堰上尖下宽,象个金字塔,又名金刚堤(分内外金刚堤)。延伸于岷江中心的堰头,远望好象一个大鱼嘴,所以又称“分水鱼嘴”或“都江鱼嘴”。“分水鱼嘴”是都江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它把眠江水一分为二,隔成“内江”和“外江”,东边的一条叫“内江”,西边的一条叫“外江”,外江即岷江原来的河道。分水堰,因为位于都安县境,取名为“都安堰”。宋、元之后改称”都江堰”。都江堰的建成,对岷江水害起了根治性的作用。到了洪水季节,便通过内江分流,减轻外江的负担,免除外江流域的水患。同时,他们又定出了分水的比例:春季江水小,内江下游的农田正需大量水来灌溉,将岷江水的六成引入内江,四成流人外江;夏季江水大,又将眠江水的四成引入内江,六成引入外江。从此岷江流域很少再发生洪水泛滥之灾,也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
    为了加强都江堰的分洪减灾功能,又在鱼嘴的南端和离堆之间修建了溢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长约200米,是用大竹笼装鹅卵石筑成的一个较低的滚水坝。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便可以从滚水坝上翻过去,溢入外江,以使内江水量适当,保证灌溉区的安全。而且,飞沙堰能排除沙石,由于滚水坝较低,加上水流的冲击,不仅能将小石头带到外江,在水大的时候,很大的石块也能从堰上滚走。这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掌握和运用水流旋涡作用的原理了。
    为了保证整个灌溉分流,以及都江堰的长久效益,李冰父子制定了都江堰的岁修原则和制度。岁修原则是“深掏滩,低作堰”,“深掏滩”是指掏挖淤积江底的泥沙,保持河床的适当深度.使江水畅通无阻。为了指示掏滩的深度,李冰又命人作石犀五头,埋在内江,作为掏滩的标准,即:掏滩时要掏挖到被泥沙淤没的石犀,才够深度的标准;“低作堰”是指不要把飞沙堰修得太高,太高了,向外溢洪不畅,会掩没内江下游的灌溉区。此外,还规定每年霜降时节,用杩扎先在外江截流,让江水全部流入内江,掏挖外江河槽。第二年立春时节,再以同样的方法掏挖内江,以及飞沙堰等工程的修整。这些工程的整修,都要在清明节前完成,以待汛期的来临。
    都江堰修成后,广阔的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滋润,雨则杜塞水门”,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据《水经注》卷三三引《风俗通》载:“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万顷”,就是100万亩(当时一亩合今五分二厘)。以后,纵横交错的灌溉网不断扩大,支流和渠道有520多条,灌溉了内江和外江流域的13个县,灌溉面积达300万亩。解放前,都江堰工程遭到破坏,河床淤塞,堤岸经常决口,灌溉面积缩减到90万亩。解放后,对都江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增添了新的灌溉渠道,灌区27个县(市),灌溉面积极扩大到800万亩。辽阔的成都平原成为高产稳产的农业区,创造了都江堰自兴建以来最好的效益。
     除修建都江堰外,李冰还有“辟沫水之害”的功绩。所谓“辟沫水之害”,就是治理沫水,沫水即大渡河。大渡河发源于蒙山,潜流地下,到了下游由于受山崖的阻碍.水流湍急,尤其是南安(今四川乐山)入岷江处,“水脉漂疾,破塞舟船,历代患之。”李冰征发民工开山凿岩,疏浚河道,方便了航运,也使水害变为水利。李冰还治导了什邡等县的洛水和邓崃等县的汶井江、主持开凿了广都盐井,建筑桥梁等,并从岷山上伐梓,柏,竹,顺江漂流,省力而又方便民用。李冰任职期间,可以说为发展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开发蜀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李冰去世之后,蜀郡人民非常怀念他,在都江堰内江东岸修建了二王庙,以纪念有功于人民的李氏父子。
    李冰乃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他经过考察,摸清了岷江水流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治水方案,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都江堰整个工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方法,都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它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行三种作用,综合地消除水患,直到现在,都江堰仍在发挥作用。这项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技术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西安旅行社www.029558.com
最新在线咨询
  请确认您的Email,提交之后详细解答会发送至您的邮箱
*咨询内容:
*称呼:
*Email: